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书画展板: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评论>书画评论
集古终能自成家——名家评张业建书法
发布时间:2016-08- 新闻来源:辉煌书画艺术网

                     书法家张业建
 
        近日,拜观了业建先生最新创作的作品,非常有感触,总的感觉是,业建先生是以篆籀见长的书法家。业建的篆书主攻大篆,遍临西周经典铭文,又旁参近现代篆书名家的长处为我所用。可以说,他在研究、借鉴篆书规律上以及在借鉴和学习篆籀的金石气上闯出了自己的一条可喜的路子。
        他的篆书有三个鲜明的特点:一个是篆法结构严谨,结字舒展峭拔,自然生动,通篇作品中重复的字,呈现出不同写法上的变化,且非常得心应手;其二是讲究笔法,注重篆书书写的趣味,没有盲目追求金文铸造的痕迹,也没有刻意做作的笔法,通过“写”来呈现篆书的舒展之美、线条之美以及篆籀的古傲之美;其三是章法参差错落,虚实相间,给人以金石气和书卷气兼而有之的视觉享受。
        借鉴篆籀的笔法,业建先生的隶书及行草书也饶有趣味,很有古意,格调高雅,渗透出作者在书法艺术上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书学思想。
        总之,业建先生在篆书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创作上也比较成熟了,祝愿业建先生在今后的书法道路上更进一步,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庆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西泠印社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张业建书体全面,真、草、隶、篆、行作品,均彰显出张业建学养之丰富、视野之广博、技法之纯熟。
        张业建的篆书,从《散氏盘》、《毛公鼎》、《大盂鼎》、《石鼓文》、《泰山刻石》、邓石如篆书中汲取营养,用笔凝练端庄,圆笔、方笔并用,行笔饱满挺劲,转锋、搭锋顺势而生,不作掩饰,给人以灵动自然之感。        张业建的草书,用笔飞动连绵,圆润劲健,恣肆而不粗野,率真而不失法度,给人以气盛势足之感;结体以横风斜雨的形态,倾侧欹斜,勾连揖让,构成了沉着痛快的格调;用墨枯润杂糅,轻重相间,疾涩相生。作品既富有荡涤人心之势,又充满生机勃勃之感。(作者王荣生,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书法导报》总编)
         
                                张业建书法作品
        张业建先生的书法是传统的。他书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秉承古法,师法传统。他从甲骨、金文、石鼓、魏碑、汉隶、二王一路走来,于传统碑帖用功颇深,这自然使得他的书法多了许多古意。
       张业建先生的书法又是现代的。他的作品形式多样,对观众有强烈的冲击力。他书写的很多内容比较时尚,尤其是自作诗作品写得洒脱旷达,跌宕起伏,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活力。

       张业建先生的书法更是文化的。业建不仅用功于书法,还精心于诗文歌赋。从业建先生的很多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阅读之广泛,古今中外,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他都一一涉猎。从张业建的许多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业建先生对修身齐家的认真,对家国情怀的执着。(吴雪,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主席)
        虽与业建先生相交较晚,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他的作品即进入我的视野。以我的直觉,他应该是为人低调,为艺虔诚,治学踏实、严谨而勤勉的。在我心目中,他是位令人尊敬的书法家。从他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在各种书体上都下过不小的功夫,也都取得了不菲的成绩。但依我的偏爱,更喜欢他的篆书和隶书,尤其篆书所呈现的气象风神,可谓出类拔萃者。黄山谷谓:“摹篆当随其歪斜,肥瘦与槎牙处皆镌乃妙。”而宾虹老人论用笔贵在“平、圆、留、重、变”五字诀。以此观之,业建先生平实静穆而充满动感的用笔和参差错落而不失端庄的结体,动静相克相融相生,再配之以墨色的枯润、浓淡、虚实的变化自然,使其作品流露出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刘颜涛,中国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副主任) 
           
                                张业建书法作品
        业建五体皆备,均有深入的艺术语言表达。其楷书,颜家底数,宽博敦厚,能放能收;其草书,明清韵致,错落有致,自然潇洒;其隶书,汉代遗风,意趣盎然,删繁就简;其篆书,遍临篆籀,笔法爽利,自家风范;其行书,就着老米,随手拈来,得意洋洋。总之,业建的书法艺术给人以清新又浪漫的视觉享受。
       业建主攻篆书,并已逐渐形成了自家风格。其篆书,线条干净利落,结体随形而变,不拘泥大小错落,有着明显的行草笔意,凸显了“书写性”,这是篆书创作较为难得的。很多写篆者往往被所谓的“金石气”所困,行笔容易做作,破坏了书法的本体意趣。那么,业建在篆书上的艺术实践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
      业建近两年在草书创作中用功很勤,即便其篆书很有行草意趣了,然从长期以来的“笔笔交代”的潜意识到“连绵不断”思维之间的无障碍转换,与业建本身就是一种“突围”,而业建恰恰在这一点上令人眼前一亮。其草书草法精准,线条抑扬顿挫,有着音乐般的视觉冲击力,空间感极强,似清泉流淌,沁人心脾。
王亚洲,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
        
读业建君的书法,扑面而来的是作品中透发出来的虔诚与儒雅之气息。说其虔诚,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业建君对真草隶篆行诸体书法皆用功之勤,并且对古代经典法帖的倾心追摹,以至诸体皆能承传统之书脉。说其儒雅,正因为他沉浸于古代经典法书之间,故得儒雅之气。
        我们感到业建君书法,以篆书成就最高。在他的篆书作品中,我们感受到金文之凝练、石鼓之朴雅、小篆之秀逸。此外,他的行草书也已达到了相当娴熟的程度。
洪亮,清华大学高研班教授,西泠印社社员)
           
                     
张业建书法作品
        在安徽书坛,张业建是个定然被关注的人物。上世纪90年代,全国书法事业已是燎原之势,安徽书界亦不甘落伍,然较豫苏浙川京辽等省市,实力难以比肩,于书体上尤为单调。但在全国性大展中,每因张业建的大篆入展,安徽的作品便有了点看头,虽然入展数量上没有那些强省多,但书体丰富了。我曾多次为业建兄暗暗喝彩,但虽同居一省,却苦于不知他是哪里人,而未得早些拜访。
        业建兄以篆书胜,而篆中以吉金文为主。其书素以《大盂鼎》《毛公鼎》等为本,写得儒雅有清气,字里行间透着古韵,润而不滑,涩而不滞。结体或如临风玉树,飘逸而丰神;或如幽居隐士,品高骨奇。除篆书外,业建兄亦用心隶书、行草。全国首届隶书展,安徽仅我与业建兄二人入选,但展览未办,集子未出,仅发了一张薄如蝉翼的入展证书。所以他那时的隶书终未得见,但能够入围此展估计错不了,应该是有相当水准的。近日读了他的隶书,果然了得,于是对自己的判断很欣喜。他的行草书属秀雅类,赛如其人,温情、低调,偶尔有点小性子,文气、可爱!
        业建兄准备出集子了,想写一段文字给他,躺椅上静静地想想,发现他身上的优点太多了,于是觉得有这样个朋友很幸福!
王金泉,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安徽省书法家协会行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业建兄多年来孜孜于书法创作,默而勤、专而彻,善悟善融,渐成朴茂之风。尤以大篆为代表,淳厚沉雄,亦如其为人之态,温厚谦恭。书乃心声,由书及人,业建兄多年来,沉得住气,故而能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也。韦斯琴,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安徽省文史馆馆员)
     
                               张业建书法作品
        张业建书法经过系统学习,功力扎实、技能全面,诸体兼善。其用笔明净清丽,有不激不厉、蕴藉娴雅之文气。篆隶沉厚俊秀,传缶翁家法;行草流美飞宕,得晋人之飘逸和素师之遒健;更融润枯墨象,具现代审美之佳效。其于诸多展事取得佳绩,正在情理之中。若假以时日,更作锤炼,增以老辣,赋予性情,则必独自风格彰显,驰骋标秀于中国书坛也。胡湛,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主任)
       业建兄原来在文宣部门工作,为人谦和,敏事慎言,人品有口皆碑。书法则是业建兄的爱好,也是他的工作,更是他业余生活的全部。业建在书法创作方面以篆、行二种书体为主,尤其是篆书成就最为突出。他的篆书取法立足吴昌硕《石鼓文》,兼收《散氏盘》和《毛公鼎》等金文,同时对清代邓石如、杨沂孙等也有所涉猎,兼收并蓄,尤其得吴昌硕苍古神趣,颇得其中三昧。就篆书创作形式上来讲,风格多样,面貌各异。有沿袭吴派《石鼓》一路风貌的,在点画上变吴昌硕使用短笔画的习惯而改为长笔画,别出新意。业建行书以二王为宗,旁涉米芾,将精到和放浪结合处理,并且成功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书体结合起来。对篆书的浸淫使他的行书笔画扎实厚重,在篆书当中适当地加入一些行书笔意,使得笔画表现力更加丰富,在创作上相得益彰、得心应手。(
薛元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评论家)
       《学书感怀六首》系张业建先生自撰自书的草书作品。文词内容反映了业建先生对于当下书坛的观察和认识,也表达了他的书法理想和追求。切中时弊,有警醒意义。其草书颇有明人风貌。线条圆起圆收,结构圆弧外拓,上下字连绵跌宕,气势十足。细细品来,颇能嚼到傅山、张瑞图、倪元璐等前贤书法的味道。祝贺业建先生书法展获得成功! 潘善助,华东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张业建书法作品
        书法是要用心聆听的,书法是要安静探求的。
        张业建先生是一个安静着用心感悟书法艺术的性情之人。他用诗歌的姿势:干净、纯粹、热情、狂傲、寂寞、执著,坚韧而安静地书写着。他的作品时而是流淌着时间的溪流,时而是开满鲜花的幽径,时而是微风拂面的山丘,时而又是虔诚膜拜的古寺。彰显着不断前行的信仰,寻找着接近艺术真谛的能量。
       他的篆书有一种迷人的气质,是一种立体感极强的优美线条,通过一种运动方向、角度、压力的与众不同,获得了书法特定的趣味。他的作品通过空间的舒朗感、走势的倾斜感,获得了一种自在自得的自由之态。其风格特征来自于自己对形式的理性把握。如果说,这是一种特别的结构与线条方式,那他就是一个通过技巧运用而获得完美形式的高手。(
李晶,副研究员、贵州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张业建先生作书,下笔超凡脱俗,飘逸自然,一气呵成,抒发情结情焰。这种陶然会心,意笔具运的书法创作,很具个性。记得在河南大学书法班学习的日子里,业建和我们众多学子一样同受业于当代唐诗研究大家、书法家佟培基教授,当时佟先生就看出业建有一般人不具备的对艺术的感染力和独有的创作个性。不出所料,其作品于当年参加全国展,同学们对其刮目相看。
        张业建先生平易可掬,聪慧洒脱,超越自我,艺术阅历编成的筛子,将生活与艺术熔铸为生动的线绘;平和冲淡,祥穆可壮;确立清韵禅理,性理通用的书法生命形式情态,可喜地展示他的书家雅宜风采。张业建先生以其书法创作和事业创造,翰墨风流,笔侠风生,磨痕挥洒化作成功的歌唱。应该说,是美好的,也是令人敬慕的。(
李进宏,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业建书法作品
        我和张业建先生交往已有20多年了,近日欣赏到他的一批作品,感到吃惊。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以篆书创作为主,兼攻行草。经过十年多时间的沉潜蓄势、精研调整,楷、行、草、隶、篆五体书风焕然一新,淳风正气扑面而来,让人赏心悦目。
        我在业建兄身上,看到非常可贵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安徽书坛,一提到张业建,大家有口皆碑,他为人低调,敬业勤勉,处事公道正派,待人真诚谦和。我每次路过合肥,他都热情款待,还经常邀请我到肥东讲学交流,因而也结下了兄弟般的情谊。他很稳重,从来不论人非,与人为善,尊贤敬老。当今书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很多人成名后,就向钱看,向上看,得势对故友知交就冷淡了,就“时位之移人也”了,变得“世故”起来。像张业建这样口碑如此好的厚道书家,才能越走越稳、越高、越远!
       他的书法品味和他的人品是一致的,相互统一的。他很实在,故在书法创作上他是真下工夫,不随波逐潮。在深入传统碑帖精华的基础上求新善变,转益多师,在全面发展上感悟共性,在融会贯通中探索个性。他用笔自然沉着有度,枯润相间,虚实相生;章法多变,形式多变。表现出对笔法、字法、章法、墨法都有很强的控制力。(
倪进祥,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业建先生书法工大篆,擅行草。其金文取法工整一路,对文字心存敬畏,用字规范,寓变化于规矩之中,可看到司徒越先生和葛介屏先生的影子;其行草书潇洒纵逸、神采飞扬,用力颇多。援篆入草,业建先生作了很好的探索。胡长春,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书法学、古文字学博士生导师)

                                         张业建书法作品 
       业建行草,上溯魏晋,宗法二王,既重唐法,更尚宋意,采褚遂良之轻灵,纳颜真卿之厚重;有米芾之意趣而避之荒率,具王铎之雄肆而避之粗犷。故其书作清俊重力避甜熟,温雅中不乏古拙,神采飘逸,气势内蕴,风姿骏快,给人以美的愉悦。这和他情愫诚挚,心胸恬淡,低调做人,不事张扬的人品分不开的。书法的一切美质都是由结体、线条和章法中表现出来的。他的笔法中饱含米芾王铎行草的节奏与气韵,及凝重流转劲健酣畅的风格。汲取王铎时正时侧、提按顿挫、牵丝连带、疾涩相间、燥润结合、露藏顺逆等笔法;却又变王铎的方折为米芾的圆转,改涨墨为润墨,以增其秀俊;间或采用王铎一笔数字相连以增其气势。再以篆法入行,增加线条的立体感和面的视觉冲击力,使观者精神一振而感受到字里行间有一股书卷之灵气扑人。(王稼瑞,诗人、书法评论家)
        当代书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可谓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在多元化的发展下,如何继承传统,开拓创新,是每个书家都面临的问题。近观张业建的书作,不由心生感叹,其对传统的继承和创新都把握得恰当适度,在深入传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具有时代性的艺术面貌。
        新的书法文献资源对当代书法的影响可谓深远,它既是久远的传统,又是前所未见的新元素,当代书法对其多有学习,然而能像张业建那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人却不多。其篆隶融入简牍笔法,在吸收汉碑长处的同时,力图跳出碑刻的局限而表现毛笔书写的过程变化,还原成文人墨迹的状态。以形成看似平淡、实则内涵丰富,看似稳实、实则宕逸飞动的风格。对简牍删繁就简,去奇取正,结构美而不妍,用笔朴而不肆,使之和谐统一。与之相对的是其行草书一派传统帖学的风貌,纤纤若初月之出天涯,落落犹众星之列河汉。其不但取法醇正,行笔有古意,而且文气盎然。对于有着传统功底的书家来说,有技而不炫技是难得的,张业建在这点上就令人钦佩。其书作韬合往古,郁然备足,却不以此自矜,露于作品之表,实为难得。
        《易•艮》有云:“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张业建书作虽动静取法各异,但皆于传统中汲取营养,带入自己的思考,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风格特征且兼顾了时代的特色,可谓不失其时。若是没有对书法的深入学习与理解,没有对书法事业的使命感,是无法做到的。张业建这样既有专业修养与功底,又有时代责任感的书家,是值得尊敬与学习的。在书界,能有这样的同道,我也深感荣幸。(
刘灿铭,东南大学中国书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

                                张业建书法作品
        张业建书法诸体兼善,尤以大篆、行草见长,而有着自己独立的主张和个人面貌,这一点尤为难得。
       业建对自己的书法实践是有认真思考的。他认为,书法创作当求大气象,但亦须慎重“毫发之微”,此乃佛家所谓的“朗照一切事物的眼”。观今人创作,多误将草率当率意,流于粗疏与轻靡,不可不察。因而我们可以判定,其书法的审美追求是在大气中求精微的。业建还说,书法创作,要以对文学的兴趣来涵养书法的意蕴。要成为一名真正的书法家,必须对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等相关学科有所涉猎,否则,胸无点墨,徒成字匠耳。由此可知,他的书学观点还是倾向于学与养并重的,追求以文养书,方是书法大道,基本还是儒家思想的调子。正大而不失精致,儒雅而不失蕴藉,应该是业建书法审美追求的基本内涵。
       由我对业建的了解,其书法实践经历了自觉、自我、自信三个层面,或者说是三个基本阶段。业建学书的道路是始于少年时期的,而真正开始进入书法自觉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其自觉时期表现在其对书法传统的全面吸收,其学书初从唐楷入手,上溯魏晋,下窥明清诸家,对各体书法都进行过长期的临摹与吸收。
        自我时期是指在全面吸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和艺术主张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表现在于有学术思想的介入,这种学术思想的介入取决于如何选择学习方法和路径以及如何形成自我笔墨语言两个方面。他在学书笔记中写道,临摹碑帖,尤须选好范本,范本既定,当须专力,再广益多师,集众之长,化为己有,方可自出境地。他深刻的体会到,临摹是为了入古,入古是为了创新。他很善于从所临的碑帖中寻找自我的语言,这是智慧的学习方法,搜尽奇峰打草稿,学习的关键是学古而不泥古,化出自我化出新我方是学书成功之根本。
        自信时期是指其开始完善和实践其艺术主张的相对成熟期。我想这也是业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时间需要面对的问题。这反映出一个艺术家对于自我风格的确认和逐步走向完善的能力。有了对传统正确的积累,有了自我学书的主张,并实践于自己的艺术创作,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这是难能可贵的。但真正成就一个有影响的名家,还是有很长的路需要走的。这是一个比拼个人综合修养和底气的漫长过程,也是一个敢于突破自我,不落自我重复惯性的过程。业建目前正当盛年,我想他应该是很清醒的。我们相信佛家的箴言,愿力越大,其达到的境界也一定会更加辉煌。我们有理由期待!(
陈智,中国书法家协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书法协会第四届副秘书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

                             张业建书法作品
张业建艺术简历
         张业建,又名孟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合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地址:2316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司法局.电子邮箱:2969182898@qq.com.电话:13856033698.
       1993年进修于河南大学中文系书法专业,同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作品曾多次入展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展”、“中青展”、“国际书法大展”、“当代名家系统工程—全国五百家书法精品展”以及正书展、隶书展、篆书展、行草展等重要展览;获安徽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新世纪首届安徽书法大展”金奖,中国文联、文化部、人民画报社举办的“世界华人艺术展”金奖。作品收藏于国家博物馆、国家体育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等单位。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称号,被团省委授予“安徽省十佳青年书法家”称号。曾随安徽省书法代表团、合肥市文化代表团出访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并举办展览、交流。出版《张业建书法集》。
标签:  张业建   书法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