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 联系我们

书画展板:

您当前位置:首页 > 书画评论>书画评论
情深意更幽 曲径归山水——访书画家姜锦秀
发布时间:2015-10- 新闻来源:辉煌书画艺术网
       
        姜锦秀老师是一位温婉、少语的知识女性。她身上有一股很浓的文人气息,有着诗的韵味。聊起绘画创作来,姜老师打开了话匣子,让我听得津津有味。
       姜老师的眼里闪烁着光芒,“小学时我喜欢听戏,尤爱小画书”。她仿佛回到了童年,带着激动和兴奋。《三国演义》小画书让她迷上了三国人物,对于貂蝉可以说到了痴迷的地步,不知看了多少遍,每每看时又总伏案描绘貂蝉的形象。就是这样痴迷,慢慢转化成对绘画浓厚的兴趣。高中时期,她迷上了诗歌,如痴如醉,后来她借了老师的一本唐人绝句,回家细细品读,爱不释手,当晚还手抄一本。诗歌让她深深爱上了一切关于古典的东西。对诗歌的痴恋,也为她后来绘画静美意境的形成奠定了文学基础。
        再后来,姜锦秀顺利地考上了美术院校,但未能如愿选择国画系,这让她一直耿耿于怀。不安于工笔画的学习,她移情于宋院画,对画中书法韵味的勾线,淡而雅的情致分外迷恋。她试着学习作画,因不懂书法用笔,不敢勾线,固然是画,却是无骨之画,全然找不到其中的韵味。虽然没骨画也非常清新,当代大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贾广健的花鸟都是没骨画,都很棒。但是不符其最初的发心,困惑一直纠缠着她的心。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看到苏州著名画家于少平可以解决她的书法用笔的困惑 ,就毫不犹豫地报名学习。学习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尤其对本来就是很难掌握的书法用笔,经过反复地练习,姜老师既学有所得。可是回家之后,一切又回归当初,老师教授的、自己辛苦练就的都抛之脑外,她仍旧我行我素。直到有一天老师劝她别再写了,就画画吧,主攻山水。老师一句真诚的劝告,让她重新认识了前方的路,她下定决心,用心画画。
         从2009年7月浙江宁波班得到于少平老师的指教以来,她
从元四家,沈周,徐熙,梅清,石涛,石溪,八大山人,齐白石,吴昌硕,沈子丞,黄宾虹一路画过来,并融入其长期以来对诗歌和人生的感悟,作品质量大为提高。现如今,姜锦绣的艺术道路上越走越宽广,对宋院画也不再困惑,明白宋人写意的高度就是人文的高度,书画的高度取决于书画者的修为涵养。为此姜老师重拾自己对诗的热情,开始大量阅读古诗,还时时带着小小笔记本,记录灵感跳动时的心得体会。其作品受到汪迎(当代书画大家林散之书童兼弟子)的好评,称其“满目苍茫墨,青山不染尘。古心淫咫尺,锦秀笔侵真”“书画无俗尘,笔墨见苍茫。问君出何手?纤纤。”
   
         姜锦笔下的山水,画面气象萧疏、烟云清旷、墨法精微,色调多以淡雅,清幽为主。有曰,“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山水画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姜锦性情温婉,为人谦和热情,爱诗书,喜宁静,所以观其画作,有“云深不知处”、空、静、真、清的禅意。且她画面的“留白”也呈现出浩淼、飘逸的意境,有种拨云探雾的心思,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如若有忧伤,静气凝神观其画作,再配上古典音乐,便可达到释放情绪的妙效,进得内心的平静。在姜锦的画作中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那就是画面人物多为清心寡欲,修行之人,他们或打坐、或伫立远望、或躺卧、或匐在草地。这些都归因于姜锦小时候对小画书的喜欢,让人仿佛有种归园田居,尽享内心的自由。
        说起对未来的期许,姜锦秀仍希望自己多读书,多思考,多画画。“弄明白我是谁,我是从哪里来,将去何处去?”
        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希望姜锦
老师早日找到自己的人生答案。
          (作者韩鸿飞,辉煌书画艺术网总编;实习记者韦倩)

标签:  姜锦秀   曲径   书画家 
友情链接